发布时间:2025-11-10 23:31:45 点击量:
今天分享的是:2024年新时代的消费力蓝海:活力银发人群消费需求趋势研究报告
当“老龄化”不再只是人口统计术语,而是转化为一股蓬勃的消费力量,中国消费市场正迎来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。黑蚁资本最新发布的《2024年活力银发人群消费需求趋势研究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显示,50-65岁的“活力银发人群”正以“有钱有闲、悦己理性”的形象,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新引擎——他们手握稳定收入、坐拥高自有房产率,日均可支配时间超10小时,更在触网习惯与消费理念上突破传统认知,为市场注入全新活力。
从人口基数来看,银发群体的“量级”已不容忽视。截至2023年末,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.97亿,占总人口21.1%;而报告聚焦的50-65岁活力银发群体,在2022年规模已超3.17亿,占总人口比重近22%。更关键的是,这一群体正迎来“退休潮”——2023至2029年,1960年代出生人群将以年均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,持续壮大活力银发队伍。
经济实力是消费的基础。报告通过对北上深成等城市1000位受访者的调研发现,活力银发人群家庭月均收入达1.23万元,年均收入约14.7万元;其中55-59岁群体收入最高,家庭月均收入达1.28万元。他们的收入结构多元,除退休金外,房租、理财等财产性收入占比显著,且自有房产率极高——田野调研的18位受访者中,100%拥有自有房产,83%持有两套及以上。
经济稳定带来了高生活满意度。在10分制评分中,受访银发人群生活满意度平均分达7.9分,核心原因在于“物质有保障、精神无负担”:一方面,养老金按时到账、医疗保障覆盖率达98.5%,让他们无需为基本生活担忧;另一方面,退休后脱离高压工作,多数人不再过度干涉子女生活,转而聚焦自我需求,“轻松”“自由”“正能量”成为他们描述生活的高频词。
与大众印象中“数字鸿沟”的刻板印象不同,活力银发人群已是互联网深度参与者。报告显示,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互联网用户达1.7亿,渗透率57.2%,是2019年的2.44倍;在50-65岁群体中,68%常用抖音获取信息,54%使用快手,微信朋友圈、微信群更是日常社交的重要工具。
代际差异在触网能力上尤为明显。50-59岁群体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熟练度更高,不仅能通过抖音“种草”餐厅、咖啡店,还会在本地生活平台团购,再到线下打卡消费,形成完整的“线上线下联动”消费链;更关键的是,他们能独立处理电商退货流程,大幅降低了对线上购物的抵触,电商购买品类和频次远高于60-65岁群体。
消费理念的迭代更值得关注。传统“养儿防老”“省吃俭用留遗产”的观念正在瓦解:60%的受访者认同“退休金不必留给子女,享受生活是第一位”,其中50-54岁群体认同比例高达72%;在带孙辈问题上,49%的50-54岁受访者认为“带孩子不是自己的责任”,更倾向于让子女通过请阿姨等方式解决,为自己留出休闲时间。
对养老方式的态度也更开放。超过半数受访银发人群表示,未来生活不能自理时会选择住养老院,50-54岁群体认同比例达70%;且多数人不认为“子女送自己去养老院是不孝顺”,反而认为专业机构能提供更周到的服务。不过,他们对养老的“品质”要求明确,更期待“居家服务型养老”“旅居养老”等灵活模式,拒绝“固定作息、限制自由”的传统养老院。
活力银发人群的消费核心是“悦己”,报告梳理出四大共性需求,覆盖精神、健康、饮食、外在形象等多个维度,且每个需求都对应着清晰的消费行为。
丰富退休生活是最主要的精神需求。旅行是他们的“消费重头戏”——100%的受访人群近5年有过旅行经历,83%选择省内周边游,78%进行跨省远途游,多数与配偶或朋友同行,旅行支出占年度消费的比重普遍超50%。除了旅行,他们还积极培养兴趣爱好:广场舞、唱K、模特队、摄影、垂钓等活动填满闲暇时光,部分人甚至学会抖音视频剪辑,通过分享生活收获上千粉丝。
身体保养需求催生健康消费热潮。71%的受访人群自评身体状态“还不错”,但为应对三高、骨质疏松等慢性问题,他们更注重“未病先养”,而非“病急求医”。保健品消费渗透率达100%:38%的人中西结合,既吃Swisse复合维生素、鱼油等西式保健品,也用海参、石斛等中式滋补品;34%侧重西式保健品,28%侧重中式滋补。线下保健服务同样受欢迎,69%的人有日常艾灸习惯,社区按摩理疗也是高频选择。
饮食品质升级体现在“简餐不减质”。随着家庭用餐人数减少,银发人群的日常饮食趋向简单,但对营养和品质的要求更高:午餐会精心准备,早晚餐则以轻简为主;购买生鲜时,偏好社区菜场、高端商超等能“直观选品”的线下渠道,高收入群体常去山姆会员店采购,注重肉蛋奶的品质;烹饪方式偏向少油少盐,调味料选择老字号或成分表干净的产品,早餐则常用速冻包子、馒头等半预制食品,搭配羊奶粉、阿胶糕补充营养。
外在大方得体的需求推动形象消费。虽然退休后商务社交减少,鞋服购买频次下降,但他们对“质感”的追求未减:服饰看重面料、剪裁与价格,偏好奥特莱斯等质价比高的渠道;鞋子则认准斯凯奇等大品牌,注重防滑、轻便、好穿脱;69%的受访者有染发习惯,平均每年2次,偏好日系、欧美大牌或植物染发产品;部分高收入女性还会尝试水光针、热玛吉等轻医美项目,通过熟人或女儿推荐建立对产品的信任。
活力银发人群的消费潜力,正为多个产业打开新空间。报告指出,健康养生、精神文娱、线下零售、家用医疗器械四大领域将直接受益,而企业的核心机遇在于“精准匹配需求”。
健康养生消费是首当其冲的赛道。除了保健品,针对银发人群的功能性食品需求激增,例如飞鹤推出的“爱本跃动蛋白营养粉”,主打“骨骼肌肉一起补”,还延伸出护肝、心脑血管养护等细分产品;社区健康服务也有广阔空间,艾灸、慢病管理等服务若能深入社区,将更贴近人群需求。
精神文娱消费的升级空间显著。中高端旅游是核心方向,针对银发人群的定制化线路——如慢节奏的跨省游、旅居式度假——更受青睐;兴趣类服务也有潜力,专业的模特队培训、摄影课程、短视频剪辑教学等,能精准对接他们的休闲需求。
线下零售业态需适配银发需求。社区生鲜店若能提供新鲜、高品质的食材,同时保证明亮、干净的购物环境,将更易获得青睐;全品类折扣店则契合他们“理性消费、追求质价比”的特点,若能覆盖日常刚需品,有望成为高频消费场景。
家用医疗器械的渗透率亟待提升。助听器、轮椅等刚需产品目前渗透率较低,但随着银发人群健康意识增强,这类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;而药房若能拓展服务,如提供BMI测试、血压管理、眼底病变预警等,将进一步绑定银发消费者。
报告的核心启示在于,活力银发人群的消费需求释放,关键变量并非“年龄”,而是“富有”与“闲暇”——他们在非医疗类消费上的理念,如追求质价比、注重体验感、为自我需求买单,与全年龄段消费者的共性需求高度契合。这意味着,银发经济不是孤立的“小众市场”,而是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随着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30%,活力银发人群的规模和消费力还将持续提升。对企业而言,读懂他们的需求——既不将其标签化为“老年人”,也不忽视其代际差异——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其“悦己”“品质”“自由”的核心诉求,才能真正抓住这一“消费蓝海”的机遇。而对整个社会而言,这股新兴消费力量的崛起,也将推动商业生态更多元、更包容,为消费市场注入持久活力。